那时的我们,看不
2014年恰逢阿里巴巴成功IPO,孙正义可以拿出大笔现金投资小米。 焦虑太多了,我想来想去觉得内容公司没有护城河是最大的焦虑。 李丰:你觉得知乎算UGC还是PGC? 张雪松:我觉得知乎是往PGC转化。美誉度和知名度有一个比较明显的指标上的定义,叫获取用户的成本会不会随着规模扩大不是同比而是线性上升。 我最早也试过传统的财经咨讯路线,我发现它的阅读量可以做到很大,但是转化率很小的,因为阅读需求跟理财需求感觉差别很大。我相信如果我们用一两年的时间,成为拥有巨大影响力的品牌和有几百万、上千万有深度价值观认同的用户群的话,我们一定可以在这个基础上长出非常可怕的商业模式来。相对于市面上已有的模式,我们的用户肯定是买服务占绝大多数。今天我们继续分享第二个话题:内容公司的护城河是什么。 第二,内容创业行业目前拥有一个巨大的稀缺资源——内容创作能力,这个能力对很多公司来说极为重要也极为稀缺,所以说内容公司可以靠自己强有力的内容生产能力,换取其他行业所拥有的其他非常大的资源,实现一个跳跃式的进化。我们在找这样的东西,我能看到这个行业里比较有可能性的公司也在做这样的事情。随便举例,我一年买的书在家里堆成了一个小山,每次看到它我就会痛苦一下,它让我觉得我自己是很失败的人,因我没有读完。 这就是一个指纹识别引发的惨案。
因此我们可以看到,整个移动互联网的二八效应是越来越明显的,甚至会变成一九效应,甚至是5%比95%。所以做汽车相关的事业,就得抓住核心,管它是汽油还是电动,必须要紧抓汽车的发明就是为了让人类拥有更快的速度,速度是其本质。 说,除了和别人沟通交流,还有一个就是讲出来,小范围讲,更要争取在大众面前讲,中国最牛逼的演说家——马云曾说过: 有人说,你的口才很好,演讲不错,是怎么学会的?我跟大家分享,其实我并不觉得我口才很好,我讲话,几乎没有形容词。二是成功鸡汤式学习,常见于各种成功学课程,并且被众多企业家追捧。 所以,干货式学习有时候真的会害死人,特别是那些人生阅历和经验少的年轻人。 殊不知,越是干货越是关系重大,它们不是人生哲理就是职场秘籍,所以一不小心就会被干货带进深深大沟里面所以,百度今天放出取消新闻源这个大招来怒刷存在感,实在是在内容领域无招可用只能拼老底了。换个问法,新媒体时代,什么最重要?流量吗?粉丝吗?分发平台吗?内容生产能力吗?这些似乎都很重要,但要说最重要的——我认为其实是注意力,新媒体
UGC更多是兴趣娱乐参与型,PGC有明确的利益导向,看似非标,其实是标准化的生产。 一类是正在亏损做市场,这类公司往往有庞大的现金流,但假如有一天失去了对市场的垄断控制力,风险其实很高,因为它生存下去的前提是可以不断拿到低成本投资,这类型的公司很多,比如滴滴、新美大等等。 当然,你可以在一家理想主义的公司靠使命感支撑10年,自豪的去享受职业荣誉感,但人的一生中有几个可“挥霍”的10年? 作为个体,你仍然需要一种判断和实现自身价值的实用主义方法论。 为什么会这样?因为烧钱没有任何技术含量,也不存在门槛,谁不会花钱啊,对吧?特别是大家都知道中国目前货币超发,热钱很多,所以一定会有别的资本进来与你竞争。 未上市的公司没义务对外公布经营数据和信息,但如果突然有批生面孔跑到公司里没日没夜的跟财务报表打交道,这可能是好事将近了。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这么一个结论: 所以结论是如果有哪个公司忽悠你不拿或只拿很低报酬,你一定要用直觉去判断,你碰到下一个马云的机率比中彩票还要低。 这些信息在公司内部很容易核实,即使你不在要害部门,比如你的公司究竟在产品、技术、运营、渠道、销售以及成本控制上有没有超出同行的地方,如果没有,那毛利率突然诡异增加就一定有问题了。 再比如大疆,你在这样的